这家来自德国的清洁品牌在中国扎根20年,5年来从未缺席进博会。“第一届我们的展台面积不到200平方米,这次却拥有了超950平方米的双展台,是当初的四倍之多。”卡赫中国副总经理、首席财务官柯瑞霖感叹道。
逐年扩大的展台面积是企业对进博会的认可。此外,今年进博会首次设立“展商变投资商”专区,让展商分享自己的中国故事,卡赫就在其中拥有150平方米的展台。
从新品落地到碳中和行动,从开启“中国智造”到建立全球研发中心,卡赫5年来在中国的布局、展品的首秀落地都会在这150平方米中得以展现。
升级版的“直播带货”
20年前,德国卡赫首个在华独资子公司在上海成立。20年后,31个卡赫中心已经遍布中国23个城市。规模扩大的前提是强烈的市场需求。
尤其在当前的大背景下,中国清洁产品和服务市场的热度空前,人们更加关注卫生健康,对产品技术的要求升高,这为卡赫的深度清洁解决方案带来新的机遇。2020年到2021年,卡赫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逆势而上,实现了40%的高速增长,出口和国内市场双双创下新高。
市场的积极响应、增长的在华业务,这些都坚定了企业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。
对柯瑞霖来说,中国的消费市场玩法多样,既有购物节,又有直播带货。因此品牌也将部分产品的销售重心移到线上,拓展天猫、京东等平台的销售渠道,并通过日常抖音直播向消费者科普产品知识。
进博会对卡赫来说更是一场升级版的“直播带货”。“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进博会对新品落地的助推作用。所以,我们也会选择将进博会作为更多新品首发首秀的舞台,借助其强大的溢出效应,加速展品变商品。”柯瑞霖说道。
比如去年进博会,卡赫展出的AI智能清洁机器人受到政府部门关注后,今年春运期间就现身虹桥火车站助力春节防疫。目前,苏浙沪一带近100个高铁站都有卡赫清洁设备的身影。对清洁的普遍需求,也让卡赫在进博会上结识了各个领域的伙伴,包括医院、酒店、地产公司等等。
从“进口”到“出口”
参加首届进博会后,卡赫集团就在常熟投资3.8亿元成立了卡赫中国总部,整合在中国独立运营的制造工厂、研发中心和销售公司资源,同时打造一站式体验店卡赫中心。随着进博会的“聚光灯”效应加深卡赫与合作伙伴间的纽带,卡赫中心的数量也跟着增多。
去年,卡赫增资1亿元,加大在中国的本地化投入。其中,卡赫贸易(中国)在华注册资本新增110%,升至1.05亿元;卡赫投资(中国)注册资本新增10%,升至4.26亿元。
科研投入是增资的主要内容之一。进博会上的清洁类展品“大明星”KIRA B 65,就是卡赫与本土科技公司合作的一款AI智能机器人。从“进口”到“出口”,卡赫将海外清洁产品技术带来中国,现在又将在这里产生的新技术带到德国乃至全世界。这一产品的出现,无疑开启了品牌“中国创造,中国智造”的征程。
受此启发,今年6月,卡赫再度投资1亿元,在苏州建立了全球研发中心,占地1.3万平方米,涵盖了企业在中国的产品和技术研发,进一步扎根中国市场。“这预示着我们的团队将吸纳更多中国本土的科研人才。”柯瑞霖表示。他同时也发现,要在中国做事,对当地市场的洞察力和沟通力必不可少,“不仅是投资技术和产品,我们也希望培养人才、打造更加本土化的团队。”
今年的进博会,卡赫又将首发一款本土研发机器人KIRA B 10,希望能再续之前的风采。
碳中和道路上的同伴
除了对科研和人才的投入,卡赫也极力支持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,曾宣布于2025年在全球生产中实现碳中和。
进博会去年成立了绿色智能家电及家居专委会,卡赫就是创始成员之一,专委会成员还有博西家电、松下等企业。“我们虽为对手,但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,我们更多是合作伙伴。”柯瑞霖直言,“是进博会将我们聚集到一起,我想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。”
水循环就是卡赫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步,也将是本届进博会展示的一部分。
比如集团研发的水循环处理系统。搭载该系统的龙门洗车机器人无需对洗车用水使用漂白剂或分离剂,洗完一辆车仅需一桶桶装水的量,还能重复利用85%的洗车废水,节约水资源、降低运营成本。这款清洁设备目前已被广东省21座城市的中石化加油站引入,提供全天候自动洗车服务。卡赫负责人透露,新款龙门洗车机器人也将亮相本届进博会,并现场为观众演示整个洗车过程。
“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而进博会让我们坚信这条道路是正确的。”谈及未来在华的投资方向,柯瑞霖笑道,“也许我们会在下个月的盛会中获取更多灵感。”